成品无所谓什么储存介质,有胶片(当然现在少了)也有硬盘、磁带、光盘。
数字硬盘就是硬盘,无非是另一种存储方式而已,有什么不懂的?
有可能要经过多次审核,在杀青拍摄完成后,没有剪辑的母带和成片剪辑设想要审核,通过后再进行剪辑。也有剪辑完成后再审核的,不通过就修改重新剪辑,直到通过审核。
注意,审核中都是用工作拷贝小样剪辑,通过后才会按这个版本在原片上剪辑出成片。
发行和上映,还要再进行谈判交涉,进行利益分配,有些时候,这些合同是在拍摄之前就签好的(多见于大制作),有时候是拍完了再找院线投放,院线一般会获取50%左右的收入。1,剪辑用的电脑,一般来说得两台至少吧。
2,还有摄像机,你可以用专业数码的摄像机(俗称dv)成本会低很多,但是效果肯定不如成本昂贵的胶片摄影机啦,不管你是用哪一款的,一台估计肯定是不够的,当然是越多越好。
3,如果是胶片摄影机的话,胶片当然不能少,很贵的哦。。。唉,心疼。
4,这些之外,还有灯光,音响,这是当然的啦,拍电影没灯光音响怎么行。。专业方面的东西,可能不太了解,得去请个灯光师和音响师来跟你详细解说。
5,如果你的电影够——离奇或者够大制作的话,还得有特效,什么是特效呢,就是拍一些惊悚或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效果的时候,需要的特效制作,不过这个是用电脑可以完成的,只需要一个特效师,在电脑里制作特效的软件就行了。
基本上这些设备有了后就能拍电影了,当然,剧本,演员,化妆服装,场地等等东西更加是不能少的,否则有了设备后你拍什么,在哪拍呀,兄弟你说是不是,呵呵。
钱的事我不聊,演员的事我不聊,只聊演员之外的剧组人员配置。
如果你是导演,你首先需要个编剧,编剧剧本写出来后你们俩要一起打磨剧本,将它弄成符合实际拍摄需求的样子。编辑很重要,这个人在与导演的交流中会让导演脑子里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越发鲜明,导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这个戏才能拍好。
剧本只是文字,算不上直观,你还要找个人将剧本做分镜处理,也就是让一个画插图的人按照导演的想法把导演脑子里的画面表达在纸上,在插图上配上旁白、对白、装饰音等,这个叫插图脚本,剧本与插图脚本配合着观看,可以让你的演员迅速领悟导演的意图并激发演员关于角色、场景的想象进而在脑海中进行创作,提高工作效率,
然后就是剧组人员了,音像组、灯光组、道具组、化妆组等等,微电影里当然不会齐装满员,大家一起弄就是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音像组、灯光组千万不能省钱:摄像机保证至少两至三个机位,后期剪辑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钱花得值了;灯光师也被称为灯爷,电视台任何一个主持人都不敢得罪他的原因就在于他可以通过调节灯光让你显老、显胖,甚至看上去很蠢……如果是室外,还要有专人做补光~~总之好的光控制对你的作品最后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最后的剪辑最好是导演自己来弄,省钱不说还是导演二度创作的过程,多看看书吧,视频网站上找点教程瞧瞧也不错~~
身为导演,最重要的而不是专业知识多么深厚,而是在于你要明确的认知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清晰的表达给剧组所有人员,所以,在拍摄之前的学习中,你只需要知道一点常识与注意事项,千万别读死书把自己框住了,这样不利于你的发挥。(over)这个最好是去找电视台!工具/原料
步骤/方法
主题是一个片子的灵魂。首先要确定好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微电影,有一个中心思想,才能朝着这个主旨不断的努力,制作出理想中的微电影。观众在看完之后,才能有所思考,而不是云里雾里。
要制作成功的电影,好的拍摄器材是最基础的保障。自己制作微电影,一般是采取租恁器材的方式,不仅要考虑到器材的性能,还要考虑到租用的成本问题。器材准备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跟踪负责,以免器材丢失或出现其他意外情况。
拍摄前,要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要实现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
片子拍摄好后,要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观众视听结合的效果。就算再好的画面,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
拍摄器材保证可以正常使用;
拍摄前,要对场景和拍摄画面有一个大概的思路。
本篇文章来源于雨爱文章网 www.YA08.com 原文链接:?mod=viewthread&tid=2732&page=1#pid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