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初,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孤儿救祖记》在上海公演,这部片深深地打动了前来观看的每一位观众,这其中包括年仅16岁的胡蝶。胡蝶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投考了由顾肯夫等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考入影校后,胡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戏剧、电影理论和表演方面的课程,她尤其喜欢表演课程,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去钻研表演,在洪琛、汪煦昌、陈寿荫等一批电影名家的指导下,很快便显露出超常的才华。翌年,即应邀参加了徐欣夫导演,张织云、王元龙主演的《战功》一片的拍摄,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
眼睛渴了、大学那点事之屌丝的逆袭、美好时光、真爱之脆弱
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金牌大风娱乐事业有限公司 [胡歌简介] 简介:小时候14岁的胡歌当选该台《阳光少年》主持人,并且在这个小主持人的行业上干了穷二代富二代
可能原名叫《遇见》吧,是澄海区十多名“90后”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本土微电影,在微博上广受关注。
《遇见》讲述的是一个外地小伙子大学毕业来到汕头,遇见一个汕头女孩,由此展开的两人以及周遭朋友之间的情感故事。影片中洋溢着浓浓的潮汕风情,作为汕头本土独立拍摄的微电影,取景主要集中在海滨路、火车站等汕头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希望向外界展现汕头的风土人情。
据发起人之一小蔡介绍,除了圆梦,他们更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诠释“90后”年轻人的感情观。在前期,他跟另外两位朋友一同构思了这个剧本,之后通过微博招揽更多有同样梦想的人,组建了现在的“遇见”剧组,剧组里年龄最大的有24岁,最小的才读高一,高中生占了一半。内部分工包括导演、编剧、剧务、摄像和后期制作等,十分专业。
谈到微电影的拍摄历程,摄像小陈说,原本大家是一群完全陌生的人,因为同一个梦想而聚在一起,很容易就谈开了,但即使这样还是会存在分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海报风格意见不统一而有了争执,最终以民主投票方式解决问题。
据了解,这部微电影除了形式新颖之外,零成本制作也是一个亮点。小陈告诉记者,演员的化妆、服装大部分是自己提供,设备大部分也是摄像师自备,通过诠释微电影的理念,也吸引了一些赞助商提供场地、设备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