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有些抱歉。 您所说的上学路上,是客观的去学校的路上?还是指上学生涯呢?又或许,两者皆是~
因为上大学都是住寝室的,没有去学校的路上这一说,就算有,也是在校园内从宿舍到教学楼。若是在外面住,也不会离学校太远,所以路上不会有太多的什么。
上学路上有可能遇到什么呢?
地铁,BUS。在挤车之前,看到那些衣着光鲜的上班族们很帅气,但一挤上车,丑态百出,想到自己十年苦读,上了大学,以后还不是这样?
早点摊,早市。这也是早晨上学路上会触发情节的地点。早点摊食客们身份,让主角有了怎样怎样的回忆。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什么什么什么......而这些人的身份很可能联系着时代背景,他们的落魄与社会体制的变革等等,这些不稳定因素在大学生主角心中产生的疑惑。
但这些无足以引起颓废和堕落,顶多就是迷茫。因为上学路上只要不被撞的下半身残废,几乎没必要因为看到些什么而堕落吧?想要深刻,就要更戏剧化的事件,但小小的上学路,和这个剧本的结构不足矣支撑那么大的内核。
如果非要加,可以加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上学路上捡到个摔倒了的老人,交给警察叔叔后,老人反咬一口啥啥啥的。然后主角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堕落了......这会不会太阴暗?
再说转折,从堕落到有积极的气氛。
一个微电影的时间和心理跨度,很难做到这一点吧?
与其用转变的手法,不如主角在最后一刻,获得领悟,然后画面一黑,多少年后,主角怎样怎样的成为怎样的人。
总体来说,我个人感觉您野心过大......不如用日式手法,把一些生活中不太被注意的细节,配合主角敏感的内心,加以放大,或是戏剧化。用触手可及的小事,不动声色的展现一个人将要步入社会的心理转变。
还是以爱和恨为主题,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情景1,大一新生,一个女生, 2个男生,3人为同一学校,都是去报到,
2个男生讨论学校的话题,女生听见了,没有理会,而是微信聊起了自己要去的学校(同一个学校)
下车后,在校门口,女生自己拖着沉重的行李去宿舍。2个男生不理会
情景2,同上,2个男生讨论学校的话题,女生听见,也攀谈起来。
下车,2个男生热情的帮忙拿行李。
突出的主题,选择正确的人际沟通
场景 自定,公交站点,公交车上等这类微电影的主题,以谈话或者访谈为主即可。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