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深圳灵动微电影的拍摄价格还挺合理的,但是也不是那种低成本低成品的。
这是他们的网址:
近些年来,“微电影”越来越盛行,它虽然时间短,但是想要表达的效果却很到位。因此,不少企业把营销矛头指向了微电影,利用微电影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不仅具有公益性,还具有宣传性,也为企业和品牌赢来了好口碑。那么,该如何利用微电影来进行营销呢? 人们常说“浓缩的就是精华”,各行业利用“微电影”浓缩广告达到的非凡效果令人羡慕,其实,食品营销可依靠“微电影”迎来口碑和机遇,专家认为,微电影迎合了“微”时代下公众浮躁的内心,所以,这是另外一种形式投放的广告或者“片花”。 由于制作相对简单,进入门槛较低,许多技术条件比如灯光、摄影、布景、造型等,并没有达到电影的标准和专业要求,难免让微电影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水准良莠不齐,一些劣质的企业产品宣传也乘机而入。而在传统电影一直让人诟病的植入广告,在微电影中也同样存在,如果微电影一味走商业路线,随着其日益的普及,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届时所能产生的广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对此,当前一些行业人士要求主管机关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来促使微电影营销更为规范化、实际化。 目前微电影的传播质量与效果尚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一些食品市场专家建议考核范围从目前单纯的点击量延伸至评论和与观众的互动等方面上来,甚至是对产品销量提升的评估上来。另外,一些专家认为,微电影基于它本身的特性,一般仅在互联网视频网站上播出,在微博上互动,在传播渠道上面还是略显单一,不如大众电视那么广泛。因此建议食品企业在介入微电影营销时要全盘考虑。 目前,尽管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成为最近各大企业争捧的“香饽饽”,但是仍有不少食品类企业对微电影传播是否真那么“给力”,打上了一个问号。 姑且不去讨论微电影带给食品企业的利弊有多少,如今许多品牌都不想“落伍”,都想尝试新兴的营销手段,搭乘微电影营销班车,以期能在品牌大战中“一战成名”。但常常很快就引来诸多跟随者,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企业又迅速淹没在这股“营销潮流风”中,这是国内许多企业的营销通病。从当年动辄砸巨金请明星,到后来的体育赛事赞助“一窝蜂”,以及时下喜欢结伴拼下老本参加央视标王之争,如今的微电影营销如不坚持创新精神,也有可能在遍地花开后再次陷入同质化营销浪潮中。 究竟是借着微电影潮流红一把,快速成名,还是立足品牌定位,按照既定的发展方针一步步走下来,思考抉择再一次抛给了包括食品企业在内的整个快消品行业。 微电影营销何以制胜? 身处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营销多元化时代,企业该如何既不盲从跟随,又不与新兴营销失之交臂,并借助微博营销、微电影等新模式推进企业市场营销再上一层楼,需要每一个食品企业作出深度思索与准确判断。 无论各方观点如何,微电影营销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获得切实有效的品牌传播效果,避免昙花一现,关键还在于能否在有限的表现空间里真实反映当下社会现象,注重与观者的共鸣及互动,真正给人以阅读、观影的愉悦、感动,留给人们充分回味的空间,震颤受众的心灵。这也是文艺创作的本意所在。 “一个正在手术台上做换心手术的病人在等着一颗鲜活的心脏,而承担运送心脏的车却坏在了半途……几次穿越时空,快递员想尽各种办法,都来不及把心脏实时送到。最后一次,他穿上跑鞋,一路跑到医院,超越了死神,病人得救。”这是匹克运动鞋的第一部微电影《跑过死神的快递员》,被网友认为是集“周星星式的有趣+现今最风行的穿越+时光倒流+死神来了”等剧情于一身的微电影,让网友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记住了片中的一款跑鞋。 借势热门节日,也是企业惯用的手段。在情人节这一深受年轻人喜欢的节日到来时,时尚爱情电影《我愿意》上映,三星选择抓住这一契机,与《我愿意》达成深度合作。通过明星演员阵容和“情人节爱情大片”的双重噱头吸引用户关注,以爱情表白与承诺为传播切入点,在新浪微博开展相关宣传活动。 因此,食品企业想要利用微电影来营销,就必须要有能抓住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战略,而在战略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微电影”之所以有“电影”两字,就说明有一些实际有意义的东西在里面,而不是纯粹的广告。常说“一个好题材能成就一部好电影”,微电影其实也是一样的,它只不过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别罢了。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